俄開發出治愈眼角膜缺損新方法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和西伯利亞國立醫科大學合作開發出一種治療眼角膜嚴重疾病的新方法。因為它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和乾細胞,新開發的大皰性角膜病的角膜恢復方法比類似的方法更安全和有效。大皰性角膜病是一種危險的眼部疾病,會導致視力喪失。該疾病是由角膜內層的缺陷引起的,其結果是眼內液體滲透到角膜中,形成水泡和大皰,並導致
1月4日,2022杭州亞運會配套工程——紹興越東路智慧快速路實行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測試,三輛自動駕駛測試汽車現場試行,可實現施工避讓、衝突預警、自動調頭等。紹興地處長三角南翼,越東路智慧快速路總長約25公里,是紹興支撐城市南北發展的重要載體,也屬於2022年杭州亞運會配套工程。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厘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量子通信是量
1月6日,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降落至金昌金川機場。當日,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在甘肅省金昌金川機場首飛成功。據介紹,「甘霖-I」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業能力。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里程突破4億公里,距離地球約1.3億公里,距離火星約830萬公里。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
記者2020年29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所計算物理與量子材料研究部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高壓實驗技術,結合原位拉曼光譜實驗技術、原位X射線衍射實驗技術以及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一種新型氫水合物的形成過程以及結構性質。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物理學評論快報》上。固態水分子
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征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收官之戰;至此,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本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
2020中國人工智能高峰論壇暨中國人工智能大賽成果發布會23日在廈門舉辦。論壇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截至今年11月,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71.8萬個,為人工智能海量數據的成長和傳輸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
12月22日12時37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首次飛行任務。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